南京埃科法模具设计公司浅析模具制造物联网的应用
发布时间:
2017-09-15
一般而言,模具规模企业的交付周期为18 天左右,模具制造为15 天左右,电极的制造和放电加工为11 天左右。由此可见,电极制造和放电加工在模具交付周期中占62% ,加强对电极加工制造过程管理和提升自动化水平,是缩短模具制造周期和提升模具制造技术水平的关键。对电极生命周期进行信息化管理非常重要,也是模具物联网技术的关键技术内容。
小型精密模具制造车间的现状是:刀具、电极数量多,更换频繁,设备稼动率低;设备数量多、系统复杂,组网困难;平均每台设备2 个工人,工人的工作经验和工作状态尤为重要,模具的质量完全依赖人员和经验管理,难以达到高标准和高质量。
小型精密模具制造车间的模具物联网应用过程如下:刀具电极标签自动传输加工参数,刀点自动定位,批量加工自动换刀,CNC自动加工启动,EDM加工偏移量自动导入,多电极无人值守加工,放电加工要求自动执行,CMM多点建模检测,质量数据自动比对,偏移量数据自动提取。大量数据集中在后台服务器软硬件集成系统中处理,实现无障碍传输。
小型精密模具制造车间使用模具物联网技术产生了良好效果:设备稼动率提升10%20%,人员缩减50% ,模具开发和制造周期缩短3 天左右,模具制造成本降低约20%。
大型精密模具制造的特点和现状是:需要运输工具调度,专用设备种类多,系统集成难;每个工序的质量把关需在线监控;过程控制困难,模具交付周期难保障;工序多、工时记录不准,成本报价难以控制。
(1)CNC加工。多种类设备数据通过标签和采集设备自动分配,批量设备刀具自动分配,NC程序自动分流识别。
(2)柔性制造系统。CNC和EDM和CMM以及仓库、配送智能集成,以物联网柔性化为基点实现整体柔性平台。
(3)配送系统。刀具、电极、工件自配送,无线激光制轨多点配送,码垛车物料输送。大型精密模具车间使用模具物联网技术同样产生了良好的效果:车间整体生产效率提升20%,订单交付周期缩短30%。